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网络广告 >> 网络广告市场 >> 正文 >>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擦亮小城镇信息平台建设项

来源:网络广告 时间:2023/6/10

1.1项目简介

1.1.1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湖北省“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某某市“擦亮小城镇”行动实施方案)》、《某某市美丽乡村建设暨“擦亮小城镇”行动观摩拉练考评办法》,以全市15个建制镇以建成区为主要范围,实施以整治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擦亮小城镇”行动,用3年时间对环境卫生、市政管道、公共厕所、停车场所、园林绿化、公共照明、沿街建(构)筑物、户外广告、集贸市场等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到年全市小城镇实现“洁、绿、亮、序、美”五字目标。实现副省长万勇在全省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某某现场会中提出的通过擦亮小城镇行动来彰显城镇建设的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产业美、秩序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形成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1.1.2为提升我市小城镇建设领域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水平,有效发挥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效应,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擦亮小城镇工作管控,需要建设某某市擦亮小城镇CIM信息平台。借助信息化平台来提升城镇建设能力,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1.1.3建设进度可视化。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谋划、前期、建设及验收全过程的管控,根据实时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控建设进度。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数据依据。

1.1.4基础设施地图化。擦亮小城镇建设和整治的环卫、管道、公厕、停车场、园林、照明、建筑物、市场、道路、污水厂等市政设施通过一张图集中管理。

1.1.5地下管线数字化。完善排水、污水、井盖等地下设施的数字化建库,为建设和运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1.6城镇时空信息模型化。建立实景仿真CIM信息模型,展现擦亮小城镇行动前后的对比分析。

1.1.7基础设施运营智慧化。应用业务和物联感知数据,建立管网、污水厂、照明、交通等的实时数据和影像,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实现城镇治理的智慧化运营管理。

1.1.8整合某某全市乡镇污水信息平台和GIS、北斗/GPS空间信息资源数据。

1.1.9与省擦亮小城镇CIM平台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1.1项目内容

1.1.1大数据:“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以建制镇(不含城关镇)、乡、独立于城区外的街道建成区为主要对象,全面实施以“七补齐”(即补齐规划缺失、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风貌、产业发展、治理水平等方面短板)为主要内容的“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省小城镇普遍达到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形成一批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小城镇服务和带动乡村振兴的能力显著增强。

大数据分析对“七补齐”项目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数据分析、挖掘、交换、汇总等方式,最终形成全面、直观的数据视图的一体化大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可为决策管理者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管理对象的实时情况,有效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和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大数据依据。

系统汇总分析项目的数量、规模、进度、资金等信息。并按行政区、项目类型等进行多维分析排名。

1.1.2一张图:在一张图中管理建设项目。划分建设项目专题图层,从地理分布上呈现建设项目的位置、平面图、项目信息、工程进度等。

构建数字化可视化的地下管网档案。为项目管理、后期规划、扩建、运维提供数据支撑。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管理管网管井的走向、埋深、空间关系、精确位置、流向、管径、管材等数据。

1.1.3CIM:基于三维地图系统,可接入城镇CIM信息模型。在CIM模型中集中管理环卫、管道、公厕、停车场、园林、照明、建筑物、市场、道路、污水厂等市政设施。管理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过程数据。边建设边形成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可视化档案。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擦亮行动前、施工过程中、整治完成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整治情况。可接入地下管线模型。对地下管网、管井、其他地下设施进行可视化管理。

1.1.4影像库:影像库是对擦亮小城镇行动前情况、工程试工过程、整治后成果的可视化实景化的存档呈现。建设擦亮小城镇的多媒体动态图集。

可接收航拍图高分辨率实景图,呈现城镇面貌。

进入局部示范区域后,通过度全景导游、视频录像、照片的方式展现擦亮小城镇行动成果。分部工程还可查阅擦亮小城镇各类工程的整治过程场景。例如管井的线井搭建、内外粉刷、闭水试验、验收确认的四个工程阶段照片和小视频。

1.1.5视频监控: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站、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节点、街道立面、城镇易涝点、市政设施的远程视频监控接入能力。电脑端视频墙、手机端流媒体的方式远程查看实时视频、历史录像、控制云台。

1.1.6在线监测:在乡镇污水在线监测的基础上,增加污水厂进出口累积水量、城镇易涝点水位的接入能力。

1.1.7补齐短板

1.1.7.1规划设计:“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统筹谋划小城镇补短板工作措施和项目。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小城镇整体风貌、重要节点、街巷和区域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细化行动项目清单,建立项目库,明确项目推进时序及保障措施。加强对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加强项目的推进力度,提升谋划储备转化开工实施的转化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要分乡镇编制行动规划,列出项目清单,申报进入市补短板项目库。

1.1.7.1电脑端:

(1)项目库管理。分为某某市擦亮小城镇建设项目总库、专题子库、阶段库管理。子库根据“七补齐”细分为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风貌等专题子库,落实十五类任务。阶段库包括储备谋划库、前期库、实施库、竣工库。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进行监管。

(1)项目档案

管理项目的基本信息、资金、进度、工程要件、调度情况。

工程要件中管理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审批监管、专项设计。

(3)统计报表。按年、月项目类型、进度、资金、规模等输出项目各类报表,报告。

1.1.7.3手机端:

(1)项目信息

通过手机查阅项目建设的基本信息、过程数据。

(1)地图

通过手机可随时随地查阅数字化的工程档案。包括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位置、地下管线的空间数据。督查暗访时还可导航到项目地址。

(3)影像库

同电脑端,实现城镇全域高清航拍实景、局部示范区度全景导游、工程建设过程照片、小视频查阅。

全域实景可划屏旋转视角,拖动切换位置范围。

点其中的信息点,进入示范区域度全景导游,查看整治后的细节。

(4)项目进度填报

通过手机采集城镇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后的现场照片、小视频。工程施工信息。

自动采集定位、时间。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1.1.8公共环境:补齐公共环境短板包括加强垃圾治理、加强污水治理、整理城镇秩序三大项十一小项工作。

1.1.9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建立地面长效保洁机制,加快清理历史积存垃圾,扩大保洁覆盖面,加大重点区域、人员集中地清扫和保洁力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引导机关、学校等单位先行先试。完善垃圾投放、收集、中转、运输和处置设施建设。信息化系统是推动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效平台,数字化系统能促进信息共享、工作协同,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平台来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老旧填埋场整治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1.1.9.1电脑端:

(1)全域视图。总览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建设管理工作情况。

(1)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焚烧发电、水泥窑、填埋场等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1.1.9.1手机端:

通过手机端实现监督投诉和处理、垃圾转运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环卫作业单位管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管理、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月度工作台账等,分别对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卫生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中转站、垃圾分类、垃圾月度处理、日常监管等工作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1.1.10污水治理:具有污水处理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满足某某本地的管理需要,与省级平台互连互通。城区污水厂、乡镇污水厂、城乡污水管网融合在一张图中,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管理排水管井、排水管线、污水厂、污水管井、污水管线等工程信息。

1.1.11公共服务:“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生产生活服务、高品质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全覆盖。强化图书馆、文化广场、休闲公园、体育场所等文体设施配套建设,强化乡镇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建设。

平台管理的公共服务包括:初中、小学、幼儿园、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室外综合建设场地、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院、老年服务站、社区食堂(可结合老年服务站或社区服务站联合设置)、托儿所、综合超市、菜市场或生鲜超市、便民商店、其他便民商业网点、邮件和快递服务设施、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公共绿地、公共厕所。

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生产生活服务工程信息。

1.1.11.1电脑端:

实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小区信息大数据分析。包括数量、年月增长、各级市县镇社区的数量和地理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的档案。

社区内公共服务种类、数量、服务半径评估。小区生活圈公共服务半径评估。

1.1.11.1手机端:

公共服务设施的信息查询、采集上报、地图位置。

基础设施

“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统筹各类市政管线敷设,完善供水、排水、污水、供电、燃气、通信、公厕等设施及管网建设,积极实施管线入地改造。

1.1.11地下管线:地下管线管廊工程档案可视化管理。可接入8大类地下管线数据,进行地下管线管廊的集中管理。管线管理与污水业务管理相结合。

管理管线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运行维护数据、以及物联感知数据。八大类管网普查和实测的管网数据的档案数字化。包括管线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建设数据。地下管线数字化。地下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数字化、地图化、可接入三维模型可视化展示。在电脑和手机上可随时随地查阅管线资料、地图分布。

1.1.13市政设施: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建立基于基本地形图的道路、照明、停车场、充电桩、桥梁等市政公共设施信息库,实现市政管理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管理每类市政设施的基本信息、建设信息。以及设施建成后的运维信息。在二维地图上按行政区、在建/既有状态、种类汇总数量,展示地理位置分布。三维地图可接入重要设施的BIM模型、倾斜摄影模型。

1.1.14城镇风貌:城镇风貌整治包括传统风貌、沿街立面、街区节点景观的建设和整治。平台实现城镇风貌建设和整治工程的基本信息、资金构成、工程要件、建设过程的管理。对整治前中后通过照片、小视频、全景等形式在电脑和手机端展示整治进度和效果。可接入高精度航拍、三维模型。

1.1.15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巩固提升拓展脱贫产业,推进镇(乡)域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特色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发展农村新型电子商务。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乡贤回归创业。管理产业示范区工程项目。

1.1.16治理水平

1.1.16.1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能促进城镇治理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相关信息平台项目也纳入管理。

绩效考核

1.1.16.1考核管理:按某某“洁、绿、亮、序、美”五字目标,以及工程建设的规模、进度、谋划转化率等指标进行系统自动定量评分、人工审核定性评分。按地区进行考核排名管理。

1.1.16.3协同办公:协同办公是日常业务处理的入口。包括通知公告、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待办事项等基础办公功能。协同办公还可协助开展督查、抽查、问题清单、工作报告等上下联络等工作。

1.1.手机客户端:手机客户端支持苹果和安卓系统。采用4G/5G、北斗、GIS等技术手段实现擦亮小城镇整治工作的全面移动化。在电脑端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借助“新基建”的技术手段,增强移动应用、智能应用的方式。通过移动端的便捷性,提升住建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保障数据的真实性,随时随地可查阅数据。并可协助督查暗访工作。根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方针,引导公众参与城镇建设。公众可通过手机进行整治建议、投诉举报、问题反馈。

1.1.18与省平台对接:系统与省级擦亮小城镇信息平台、重大项目谋划推进系统、省级污水治理平台对接。上传项目信息、工程信息等数据到省级平台。省级住建部门的审核、下发的数据自动传输到本系统中。在省厅系统功能升级时,本项目系统同步升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