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SylviaMa
近年来,YouTube的广告分成规则被指越来越迎合广告主,部分内容创作者的收益因此受到影响。YouTube平台上的头部博主,也与往日的头部博主越来越不同。一些创作视频多年的YouTuber选择离开。
在YouTube越来越“商业化”的背后,这个平台经历了哪些变化?MorketingGlobal将在本文进行简单探究。
1
YouTube为什么重视原创内容?
事实上,YouTube对个人创作者友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对版权侵害的顾虑有关。
年YouTube刚建立时,平台上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original、copied、appropriative。“copied”指代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等版权方的视频片段。在当时,侵权视频一旦被发现,便会被版权方勒令YouTube平台将其尽快删除,大量的侵权内容也使得YouTube招致业界的恶评。
侵权的明明是用户,为何YouTube会为此买单?
对于电影、电视、文学、设计等高度依赖创造力的行业,学界用“版权产业(copyrightindustry)”一词来代指它们,以突出版权对这些行业的重要程度。
内容版权的重要性在于内容的第一次产生不仅需要创作者的创意,更需要集体的力量:一些大型项目(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要求数百人团队的密切协作,投入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
在数字化时代,内容的存储、再生产(复制、二次创作)、传播变得无比简单。互联网的普及、云端技术的发展、P2P文件分享网站的兴起为盗版内容的传播铺平道路。版权侵害问题早已成为行业内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相关法律在实操层面还不能很好地保护版权方的利益。
比如说,版权方很难将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传播、消费盗版内容的用户告上法庭。而通常的做法是起诉帮助传播侵权内容的平台方,本世纪初许多P2P文件分享网站就曾被告上法庭。这也是为什么YouTube用户上传侵权内容,会对平台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导的平台,YouTube的应对策略是强化原创内容生态,鼓励其创作者社群发布原创作品,在平台掀起一股“参与文化”浪潮。
2
YouTube早年的“创作者文化”
从数字文化的层面来看,YouTube掀起的“参与文化”浪潮无疑是其平台“创作者文化”的缩影。随着用户数逐年提升,以创作YouTube视频为全职工作的YouTuber也越来越多,YouTube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颇有影响力的内容创作者社群。
参与文化,即participatoryculture,是一个诞生于上世纪末的概念,用来描述web2.0时代的内容创作现象:网民们积极参与创造、传播内容,推崇个性化内容,并构建起身份认同,最后形成某种社群文化。
YouTube的创作者文化体现了参与文化中内容创作的一面,YouTuber们在创作优质视频并收获粉丝的同时,在网络世界收获了自身的定位和认同:我是一个YouTuber,在全世界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以创作视频并上传YouTube为职业的人,这个平台对我们这样的人非常友好。
曾经因为内容侵权饱受争议的YouTube对于平台上的原创内容采取了强力的保护措施。年诞生的ContentID帮助维护平台原创内容的权益,解决了YouTube平台内部98%的侵权问题:平台能够识别出上新上传的视频中是否包含原创作者的视频内容,如果包含,那么这个视频的浏览量将受限,或是失去变现的资格。
此外,许多知名电视节目、明星也开始在YouTube开设自己的频道。这样一来,用户搬运版权方视频片段的现象大幅下降。
在社群文化、版权保护之外,让YouTuber们感到满足的还有创作视频获得的收益。在YouTube兴盛的那几年,创作视频投入的心血和视频收入之间基本保持正相关的联系。
在那时,YouTuber通过GoogleAdSense等渠道能获取“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对正面的回应。而这一切,从年起发生变化。
3
Adpocalypse:YouTube的广告危机
Adpocalypse由advertisement(广告)与apocalypse(世界末日)拼接而成,这个词被用来形容广告商们抗议或是减少YouTube广告预算的危机。Adpocalypse最早的苗头可追溯到年,当时YouTube以“对家庭成员友好”的标准为重点,对平台内容进行审查,一些主要受众为成年用户的个人频道因此受到影响。
公认的第一次Adpocalypse(广告危机)发生在年,矛头指向了YouTube当时人气最高的博主PewDiePie:他发布的一些视频中包含各种逾越底线的仇恨言论。可口可乐等主流品牌方开始减少或是砍掉在YouTube的广告预算。
迄今为止,YouTube上已经发生四次Adpocalypse,最近一次发生在年5月。
面对品牌方和广告商的责难,YouTube选择对平台内容进行更加彻底的审核,推出越来越严苛的内容条款和收益机制,并且对视频内容分类、推荐的算法进行调整,以确保广告投放的视频内容是“对广告友好的”。
YouTube的一系列变动却使得一些创作者和平台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不可调和,往日的YouTuber明星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YouTube对待“适合广告方投放广告”的视频的态度和“不可以通过广告获利”的视频的态度截然不同。较为明显的一点是,YPP(YouTubePartnerProgram)的门槛在不断提高,而加入YPP对于想要获得更多流量和资源的博主来说很重要。
图源:Y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