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与产品品质的根基不稳,淘特想要与拼多多抗衡,还欠了些火候。
作者/一白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最近各电商平台都在为双11大促摩拳擦掌,淘特也重磅推出比价王者、百万份免单等营销活动,活动声量颇大,但成功免单并“薅到羊毛”的用户却不多。
照理说有阿里搭建好的电商基础设施(大数据、物流,金融、供应链等)可以复用,淘特平台上售卖商品的合规性以及消费者购物是有保障的,可或许是追击拼多多的压力过大,或许是淘宝自身也面临着流量出逃的焦虑,淘特一直处在“既要下沉,又想上探”的撕扯中,无法自洽。
一、“比价王者or宰客王者”
作为阿里在下沉市场的最大抓手,淘特免不了一直拿来与拼多多作比较,但同样瞄准下沉用户,淘特却没能做到“价廉物美”。
“攒了很久的特币,想要换红包却一直抢不到,每次一开抢就显示活动火爆请稍后,或网络拥堵,总之就是不想让我抢到。”提及自己在淘特的购物经历,李果难掩愤怒,他家在新疆,可是淘特上新疆客户包邮商品非常少,价格整体偏贵,选择性非常少,几次购物体验不佳,李果果断回归了淘宝和京东。
与李果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来自山东的纪先生。其实他是淘宝的忠实用户,因淘宝频繁给特价版引流,就顺势下载并使用了,最初也在平台上薅到几次羊毛,“刚开始特币,签到,积分都可以轻而易举兑换,但兑了几次后就死活不能兑了,像特币红包,明明看到有,点开就兑完。退出去再点进来还是显示有红包,但一到兑换又没了,重复十次都是这样。”
纪先生调侃果然是“人不如新,平台只想要新用户,账户越老宰得越狠。”如今不愿被大数据杀熟的他,也选择了卸载。
淘特承载着阿里巴巴在下沉市场狙击拼多多的重任,在阿里集团重金押注下,淘特的确完成了快速成长,用不到一年时间,实现了月度活跃用户破亿和年度活跃购买用户过亿。
财年,阿里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13.1亿,同比增长1.77亿。其中,国内市场消费者同比净增1.13亿、单季净增万,达到了10亿,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新增比例持续超过70%。
张勇曾明确说过,淘特承担了为中国零售市场不断获得新用户的作用,欠发达地区的新增比例,证明了淘特存在的价值。可是当淘特年度买家数突破3亿,完成“原始用户积累”后,平台走向开始偏离轨道,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对淘特平台的运营表现出失望。
李果与纪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淘特商家虚假发货、乱扣费、售后服务差等相关投诉有条。网络消费纠纷调节平台“电诉宝”年至今受理的数字零售领域用户有效投诉显示(依据投诉量排行),淘特排名第四十一位,最新评级为“不予评级”。
消费者因一次次令人糟心的购物体验而离去,商家也为无流量而放弃运营。“淘特入驻门槛不高,但平台扶持工厂更多,像我们这些自发入驻淘特无货源的商家,基本没流量。”今年4月缴纳元保证金便入驻淘特的商家云朵在接受燃次元采访时表示,已经选择放弃运营淘特,“后台记录的每日访客数量基本都是个位数,索性不做了。”
今年9月,淘特花大力气宣传,针对商家推出的首坑招租,比价王者的活动,对中小商家来说也是如海市蜃楼般的存在。绝大部分中小商家很难参加到活动中。“真正能参加活动的只会是一小撮商家,淘特需要的是广告效应,剩下的绝大部分商家只会是炮灰。”入驻淘特的商家阿彬在接受极点商业采访时直言,由于其余坑位并不免费,反而增加了商家的竞争难度。
低价高频类产品本就不具备太强的技术壁垒,商品同质化,靠的就是低价取胜,近几年流量费水涨船高,尤其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商家运营愈发艰难,以为承袭淘宝衣钵的淘特会有不同,没想到结局还是一样。
二、“困在淘宝”
在淘特与拼多多的成长初期,都离不开外部的助力,区别在于一个是“联邦制”,一个是“君主立宪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