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巨长巨长的专题,也就意味着一篇推文同学们可能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才能消化吸收,但从过去这11个月的热点时事来看,琦琦子打赌院校一定会考和互联网、平台治理相关的题目,要是不考你来找我。《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等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都在告诉着我们,官方对互联网的宽松管理时代不复存在,甚至已经有专家喊出强监管时代的到来。对阿里巴巴开出的天价罚单、对美团的反垄断调查、对蚂蚁花呗的上市叫停、对滴滴的数据安全审查、对低俗网红帐号、失德艺人的封禁......一桩桩、一件件,都意味着野蛮生长的彻底结束。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在时代的浪潮中蹒跚前进,有着与世界互联网发展同频共振的创新发展,也有着政府兜底的官方管控与审查。互联网发展已经走过了web1.0、web2.0、web3.0时代,我们甚至在大踏步想5G新时代迈进,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为了鼓励创新、创业以及互联网自生的弊端尚未显现,但随着大数据杀熟、个人数据信息泄露等弊端日益显露,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进行治理势在必行。
对咱们新闻传播考研来说,这个专题一定是今年最热的考点,今天猫哥团队把这个专题梳理给大家,请认真整理,不要考到之后再抱怨,我怎么就没准备呢?
看这张框架图,大家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专题了
高清版框架图后台回复“平台”领取
1平台(Platform)如何认识和理解?
一、基本概念
对于平台的理解,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有无数种不同的定义:
平台是内容到达用户的多元路径、复合生态,用户被聚集在平台上,用户与用户也在平台上连接。同时,内容生产者与用户汇聚在平台上,用户也可能随时转化为生产者。
平台是当代社会无可回避的日常生活,也是信息化语境下的新兴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平台是以计算技术搭建的、可编程的、用以连接不同用户的信息构造。(强调平台的技术属性)
平台是一种可(重新)编程的全球性基础设施,通过系统化的数据过程加以组织,包括数据收集、算法处理、金钱化以及数据流通,能够促进用户与互补者之间的个性化互动。(胡泳给平台的定义)
作为内容呈现规则的制定者,微软研究院将平台定义为“建立在信息流通、为客户服务、广告和利润处理数据之.上的基础设施”,侧重强调了平台具有的“策展(curate)、选择和调节其所展现内容”的能力。
尼克·斯尼克(NickSrnicek)将平台定义为:“使两个或以上群体相互交流的基础设施。”
范迪克等人将平台定义为:“一种可编程的数字化建构,用来实现使用者、公司实体和社会公众的互动。”
虽然用词不同,但每种定义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平台在当今社会所呈现的基本特征:即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平台通过广泛接入与触达来实现社会关系的连接和社会资源的重组。
二、特征:
数字化(Digital):信息化、智能化(平台时互联网经济的衍生品不是开创性的)
中介性(Mediated):连接、重组与调和(此前互联网经济未被突出的一点,略有相同与
媒介化社会)
可供性(Affordance):提供可能性,塑造发展趋势
平台的基础设施化(Infrastructure)(嵌入生活非常普遍)——“再基础设施化”(电子化后的再基础设施化)
数字化体现了平台经济的发展方向,即随着互联技术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平台经济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演化;
中介性指代平台的“连接”作用,借助技术的推力,平台得以建立更多的连接与关系,以实现对社会资源和生产关系的重组;
可供性,从狭义层面理解,指代平台作为一种技术/物,如何发挥自身功能,为用户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可能性并塑造特定的社会结构;
随着数字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平台开启了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alization)的进程,线上虚拟关系联动了线下实体关系,并围绕平台运行模式形成了一整套交通、物流、传输、物资、人力相关的基础设施。
三、一些相关概念
平台公司
“平台公司”并不像传统商业公司所从事的制造行业那样,进行着物化生产,他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