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网络广告 >> 网络广告介绍 >> 正文 >> 正文

保险公司做互联网广告投放的逻辑是什么

来源:网络广告 时间:2022/6/28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这个问题我一直搞不懂,困扰我许久。有些朋友说的头头是道,有的朋友对此不以为然,有的朋友则表现出苦不堪言。

/1/

我在京东金融期间,我们保险事业部是有广告投放的,一般会在几个渠道:

第一就是京东金融APP,我们内部的投放,可以通过广告位轮播、站内信push和短信推送三种主要的形式,价格几乎可以忽略,就是短信费而已,主要是需要排期,因为白条、理财、众筹、证券,都是有投放需求的,那个时候其实还有坐席外呼,不过还在起步阶段,也不算是投放。注意,这个是不花钱的,是各大事业部的福利,我记得推一波短信,百万医疗就成交十几万几十万,但是不能太频繁,而且要设计好推送的内容,筛选好推送的对象。但是,这种只适合给内部的事业部,因为流量的数量和质量都还不太行啊,尤其跟蚂蚁相比差了几个数量级,不信你看看后来京东金融APP推出的金店计划,参与的保险公司,哪家分到流量了?

第二是京东商城的APP,主要是场景类保险,和延保产品,这个其实严格来说,不是投放,而是曝光!在商品的黄金流程中,嵌入保险与延保服务。延保业务,在本身就源自于商城的服务,因此很多用户都会有点晕,怎么这个手机的延长保修有那么多种啊,有保险,还有服务,到底选哪个啊?称得上投放的,我印象中做过几次,一次就是想借助京东陪伴拓展母婴客户,推销儿童重疾保险,那次的数据惨不忍睹,万次曝光1次点击,万次点击0单成交。也许现在重来一遍,我一定会改变做法,不是投放保险产品在线出单,而是投放1v1儿童陪伴服务,引流到京东金融APP的私域里,再做后面的转化,一次就是陪伴家项目。

具体的可以参见这篇文章中提到的: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其实也是保险的秘密经营法则,可是为什么干起来就这么难呢?

第三是京东商家的管理后台,运费险,场景保险,都是在商家的管理后台来上线,其实商家也没太多选择,比如运费险是必选,延保虽然不硬性要求,但是也会拉升商城和金融的GMV,也是我们BD联合商城的品类的兄弟们大力推广的,只是在场景保险,需要更多的推广功夫,跟商家搞好关系,比如红屁屁险,宠物保险。

第四就是由集团市场部统一投放获客的成本分担,主要是为京东金融APP拉新的,事业部不直接参与,分担成本即可,所以才有了上面第一类的福利。京东金融投放是为了什么呢?你要是以为是为了保险?那纯粹胡说八道,我自己都不信。是为了消金,顶多带上财富。是的,是为了现金贷、消费贷!

因此,这些金融科技的巨头们,蚂蚁也好,京东也好,也好,投放广告的逻辑,是为了贷款业务!就到了现在这个时点,还在网易新闻大量的投放推广。

/2/

保险在互联网做广告投放?是个啥逻辑呢?

时光再回到三年前、四年前,一批新兴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出现了,他们带动了互联网保险广告投放的浪潮,把投放价格一路拉升,直到与教育培训、医疗等拉平。如果你盯着这些样板,那么,恭喜你,你多半就是韭菜了。

因为:

第一,那时候的流量费用是低的,并且一些互联网保险平台提前跟一些自媒体签了框架协议,协议到期前,获客成本就是很低。

问题是,低成本,能持续吗?

第二,那时候确实积攒了一批C端客户,年轻,对代理人不满(或者是被鼓动着对代理人不满),有保险需求,微电融合的模式给他们一个发泄不满,同时满足保险购买需求的出口,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问题是,这样的客群,能持续吗?

后面的现实,啪啪啪啪的打脸,扇的互联网保险广告投放满眼金星。

我一直奇怪的是,本身,互联网广告投放,就不是保险公司的擅长,里面的水深水浅先不论,在决定拨出一笔预算,做互联网投放的时候,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互联网广告投放,本身是一门专业,里面的猫腻一大堆,你搜搜“积分墙”,加入几个QQ群,就能摸到一点这个行业的门道,这还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别说是保险公司了,蚂蚁金融、京东金融、天猫、京东、拼多多,都在与投放大军斗智斗勇,还屡屡败下阵来,我要说,投放这个行当,对于小白来说,有种割你大法,你还别不信,在投放商眼里,广告主就是一只只肥羊。

咱们抛开猫腻不谈,如果没大几百万的投入,去测试各种投放渠道,各种投放的策略,各种投放的文案,你连投放模型都打不出来啊!水滴花的钱多不多?高峰期一天就要几百万,现在他们家的广告投放是咋样的?与之合作的保险公司众多,大家都应该清楚。不是水滴不优秀,不是水滴不努力,更不是积累的经验不够多,而是,这个效率已经进入到了衰减周期。

还是说,保险公司这笔预算,是为了试试水,满足下好奇心?或者里应外合,大家分分钱,这点倒是学互联网行业学的比较到位。

/3/

做互联网广告投放,目的其实就那么几个。为了品牌,为了获客,还有为了直接销售成单,最后这个我想今天就不讨论了,因为就保险行业,单纯为了保费直销,哪家公司也不会这么做了,现在都是获客与直销结合起来打。因此,只说说品牌与获客。

第一,为了品牌?

好像是成立的。

但是故事要编好,否则一下子被淹没了,白花钱。

尤其短视频现在更流行,这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宣传的窗口,泰国的保险广告,堪称全球巅峰,看保险广告成为了一种消遣,也不错。保险公司的品牌部,市场部,都是优秀人才的集中地,大家放开思维,创意无限,要做出来好的广告脚本并拍摄出来,不是难事!

比如,搞笑系列:

还有这类感人系列,其实之前我看过太保的一个感人系列的视频宣传,也非常赞。

第二,为了获客?

这个就比品牌投放复杂了。

不仅有CPCCPSCPA一堆不同的投放模式,问题是,获给谁呢?还有就是投放的钩子又是什么呢?

钩子倒还好说,一般可以是:赠险、百万医疗、意外险、1V1咨询服务、特定获客保险产品(比如疫情隔离险)、特定健康服务产品(比如电话医生)。

获来了客以后呢?

保险公司获客,获来了之后,有几个出口,即承接方。

首先,获给互联网直销平台。

短期意健险,应该是成立的,获客成本,一个成交客户,费用是多少?这个需要跑模型,一单意外险或者医疗保险,件均元,费用如果是30-40%,那么就是-元,如果低于这个数,那么有多少要获多少,攒流量!

至于车险,我深表怀疑,直接获客的规模与效果,至于原因,这个不能公开说啊,懂的人自然懂,如果不懂车险这里面的门道的,就很容易被带到沟里去,不过敢做车险的,也没有不懂的。

回到意健险话题,如果高于这个数,眼前就是亏的,后面还有没有招数,二次开发客户价值?比如第二年续保,第二单开发?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一个成交客户的费用是,扣除,的差额,作为一个客户的获取成本,值不值?

我知道以前教育培训的一个进店客户的获取成本都在0元以上,京东和淘宝的获客成本也高达几百元了

更多几家互联网巨头的获客成本分析:

这么说吧,前几年,投放百万医疗,不但能获客,还能赚钱!这买卖,值得干,而且大干特干,相当于你获得一个客户,客户还上赶着给你付钱,获客成本是负数!

其实,做投放,只要ROI等于1,就是赚到了,就要抓紧时间全力投放,因为只要把客户流量搂过来,就是王道。

其次,获给微(网)电销坐席。

保险电销一直都销售流程高度标准化,漏斗稳定,且随着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