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这家餐厅千万别错过”“在这能吃到本地人最爱的特色美食”……近两年探店视频遍地开花,网红餐厅也迎来了风口。当下,不少消费者发现,某些探店行为已悄然“变味”,跟着网红推荐前去打卡,换来的却是“严重踩雷”。此前新黄河客户端曾发布《浪淘沙
有偿探店、扎堆P图……“给钱就夸”式探店,差评!》一文,揭秘给钱就说好话的探店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提到,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在消费者看来,上述办法将帮助消费者识别“真假难辨”的探店视频。济南本地探店博主认为,该管理办法的施行将净化“探店大环境”,还消费者一个透明、真实的消费空间。
真假难辨的网络美食探店视频
“谁懂啊这家面馆真的好吃”“这不就是我们本地的特色菜天花板嘛”……在闲暇之余点开短视频平台或种草平台查询美食,总会见到类似的美食探店视频。部分视频中,美食博主用千篇一律的话术介绍着不同店铺。
细细查看这些博主的评论区,还能见到部分消费者的“肺腑之言”:“上次你推荐的店我们去吃了,味道真是很差”“你拍的这些也就是实际菜量的一半”……有网友表示,如今的探店视频“不可轻信”,高饱和度的“P图效果”以及“张嘴就来”的探店话术让人对探店视频有些抵触。
在资深美食爱好者王越看来,美食探店视频的初衷是帮助消费者找到更美味的餐厅,排除服务态度差、口感差的店家。“但现在,很多探店视频都是真假参半。有的博主仅仅是收到商家的钱,就开始拍视频猛夸,他们压根不管消费者能不能吃好。有些餐厅他们自己都觉得难吃,但为了探店费依旧昧着良心说好话。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导致本地消费者‘踩雷’,还会导致外地游客对这座城市产生不好的印象。”
此前新黄河记者在采访一位济南本地餐饮经营者时,对方曾大方袒露心声:“现在好多餐厅都找探店的,这甚至成了一种‘内卷’行为。他们都找就你不找,那你的店就没有人气,没有生意。”该老板无奈地表示,他甚至还曾在社交平台收到过找上门的探店私信,“就明码标价的跟我谈一条视频多少钱,还说自己手里有好多博主,可以买单条,也可以多人‘打包’。”
即将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新规
真假难辨的探店内容让消费者分不清是广告还是“真心话”,也导致部分消费者稀里糊涂地“踩雷”。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下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其中,部分规定剑指带有广告推销性质的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行为。
《办法》第九条明确提到,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除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的情形外,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办法》第十三条提到,广告主应当对互联网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广告主发布互联网广告的,主体资格、行政许可、引证内容等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关证明文件应当真实、合法、有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告监管司负责同志就《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时曾表示,“互联网广告在广告形式、经营模式、投放方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其多样性、多元性、广泛性的特征更趋明显,在传统电商大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监管思路和监管方式需要作出新的调整。”
事实上,上述《办法》并非是对探店推销行为的首次“敲打”。早在年,部分短视频平台便发布过《关于打击探店虚假宣传、以差评勒索等行为的公告》。检索此前媒体报道便可发现,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曾打击过不正当探店行为。
圈内人士:探店行业或将迎来“大洗牌”
围绕即将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新黄河记者对话了两位济南本地探店博主。
有着37万粉丝的济南本地美食博主“谢胖去哪吃”认为,新规对市场和消费者十分有益。“作为探店博主,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我约束意识,应避免博主勾结商家进行虚假营销、误导消费者。新规的出台,将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