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化砖家
近年来,我国医美行业发展迅速,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约为亿元。而在十年前,即年,中国医疗美容规模仅为亿。医美行业发展的十年间,市场从亿级迈向了0亿级,规模扩大了十倍。
但与此同时,行业快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医美行业的违法问题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非”,即非法的医美机构、非法的医美医生、非法的医美产品。
除了三“非”,医美行业的虚假宣传也是让人经常的上当受骗。
而为规范和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有效维护医疗美容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并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
《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将对以下情形予以重点打击:
(一)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
(二)违反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等法律法规规定,对未经药品管理部门审批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作广告。
(三)宣传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诊疗科目和服务项目。
(四)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
(五)利用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社会社团或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
(六)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医疗美容广告中出现的所谓“推荐官”“体验官”等,以自己名义或者形象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的,应当被认定为广告代言人。
(七)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人物专访、新闻报道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美容广告。
(八)对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宣传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疾病治疗功能。
(九)其他违反广告法律法规规定,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
其中,《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重点指出,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不得利用医生、专家进行宣传等行为。
严打诊疗前后效果对比类广告,不得制造容貌焦虑“容貌焦虑”。我们注意到,医美销售以往的心理游戏基本都脱不开“容貌焦虑”,而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的广告可谓切中要害,能有效避免消费者陷入心理游戏陷阱。
另外,应留心到如今医美消费人群年龄低龄化的现象。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95后”乃至“00后”年轻群体成了医美机构主要招揽顾客的重要消费群体。医美低龄化趋势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利,也给其价值观形成带来挑战,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年10月,“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被十多位明星排队将其告上法庭。之所以被吴奇隆、华晨宇、鞠婧祎等明星起诉,是因为推广软文出了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新氧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了近十条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