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樊登读书·听风等雨
“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有个高中同学,是哈佛医学院的博士。
有一天同学很认真地告诉他:“要么多锻炼,要么多存钱,你能活到岁。”
这不是同学之间开玩笑。事实上,权威机构研究发现:
在过去的年时间里,人类的预期寿命一直都在稳步增长,大约每十年就会增长2岁。
也就是说,现在60岁的人有可能活到90岁;40岁的人也许可以活到95岁;而20岁的年轻人,大概率可以突破岁。
“百岁人生”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乍听起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们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陪伴家人。
但冷静下来就会发现,长寿带来的烦恼也不少:我们需要赚更多钱、工作更长时间、过更忙碌的生活。
很多人忍不住怀疑,长寿究竟是人生的幸运还是诅咒?
在《百岁人生》一书中,英国伦敦商学院的两位教授,分别从经济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告诉我们长寿时代对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
并且以前瞻性的视角和实用的规划建议,让我们深信“长寿是天赐的礼物”。
恐惧来源于未知,了解才能更坦然。
只有认清百岁人生的本质,我们才能应对长寿时代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把握真正的人生幸福。
我们身边,许多老年人的一生缩影是这样的:
20岁以前读书学习、60岁以前拼命工作、60岁以后退休享受生活。
这就是传统的“三阶段人生”,也是我们从小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
但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这样的人生模式已经不适合我们这一代人了。
当全民预期寿命延长,如果我们的退休年龄不变,那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削减养老金。
看,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早早输在“养老起跑线”上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既然都长寿了,不妨多工作二十年,干到80岁再退休。
可是,光想一想要连续工作那么久,就感觉人生实在太悲催了……
看来,无论是削减养老金还是延长工作年限,都不是百岁人生最理想的结果。
长寿时代下,我们的确拥有了更多的时间,但也需要更多的钱才能维持更好的生活。
《百岁人生》中提出:
我们正处于一个特别的过渡期,许多人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
但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传统的“三阶段人生”,并不适合长寿时代的人生规划。
我们应该以更灵活、更积极的方式面对人生,也就是享受丰富的“多阶段人生”。
在多阶段人生里,我们可以努力工作、也可以停下来休息,可以学习充电、也可以跨行探索。
“年龄”将越来越弱化,我们的选择将更多基于个人喜好或环境影响。
我们可以在20岁时工作打拼,可以在30岁时停下学习。
也可以在40岁时辞职创业,或者在50岁时环游世界,等到60岁时继续回学校读书。
每个阶段都可以有不同的目标,甚至充满变数,但这样的人生也更加灵活有趣,充实丰富。
这样我们才更加确定,“百岁人生”是珍贵的礼物。
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虽然我们已踏入长寿时代,但未来充满变数,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
被称为“锂电池之父”的约翰·古迪纳夫,在97岁高龄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史上最年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但比起他的科研成就,更让人瞩目的是他的传奇人生。
小时候的他,出生在富裕家庭,但父母关系非常恶劣,整个童年只有一只狗陪伴在他身边。
等他考上耶鲁大学,父母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而他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只能靠自己承担。
大学时患上阅读障碍症,不得已从文科转到数学系。
但一毕业就遇到战争,连工作都很难找。
好不容易读完博士,按部就班的实验室工作持续了二十年,也算是小有成就。
原以为人生就这样平淡地走下去,没想到54岁时突然遭遇失业,年过半百的古迪纳夫还要为新工作机会奔波。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这一次变故,他才有机会接触锂电池研究方向。
并最终历经千辛万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面对人生中的每一次波折,古迪纳夫从不逃避,而是默默发力,做到自己的极致。
《百岁人生》中说:
世界变化太快,没人能预测未来。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遭遇什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就是最佳应对方式。
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说:“要做好应万变的准备,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既然“不确定性”是人生常态,不如主动拥抱各种变化,活好当下的每一天。
当下不可辜负,未来也同样值得期待。
拥有百岁人生,意味着我们和这个世界将产生更多连接,意味着我们将拥有更多时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我做好准备了吗?”、“我将怎样安排我的百岁人生?”
网上曾经流行一句话:
“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人生也是一样,没有方向和准备的未来,只是一段毫无意义的旅程。
想要优雅的百岁人生,我们得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地图。
《百岁人生》一书中指出,想要提升幸福度,我们必须学会积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所谓“有形资产”,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物质基础。
而“无形资产”,指的是健康、才华、技能等精神力量。
(1)积累有形资产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进入了长寿时代,就注定了我们需要更多金钱、更多物质基础,来保障我们的老年生活。
谁都想过上舒适的生活,那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财务问题呢?
《百岁人生》中提出:既然“多阶段人生”更适用于长寿时代,我们也该多尝试、多探索,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
如此才可以建立多元化人际网,从而发现更多职业方向。
很多人知道“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却不知他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其实比他更出名。
梅耶·马斯克不仅培养了三个世界首富,自己也在69岁时,独占美国时代广场四块广告牌,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励志“网红”。
而她身上的标签,多到令人咂舌:营养师、T台模特、时尚偶像、演说家、企业家……
这位“硬核”母亲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人生这么长,有趣的行业那么多,有机会尝试就别错过,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2)注重无形资产
虽然金钱是生活的基础,但我们都明白人生幸福的关键不是物质,而是精神财富。
因此除了有形资产,我们更应该注重无形资产的积累。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健康。
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而保证健康的条件也很简单,不过就是“饮食与运动”。想想我们的身体,还要好好使用几十年,善待吧!
其次,就是专业技能和知识。
研究表明,教育的平均回报率,比通货膨胀率高出百分之十五。
进入长寿时代的我们,将从教育投资中获益更多。
但作者建议我们,不要盲目学习,而要尽量发挥“人的优势”,学习那些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
比如思想和创造力发展领域、共情发展领域等等。
最后,是作者专为百岁人生设计的“转型资产”。
“多阶段人生”的来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跨界和转型,而“转型资产”是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和建立自己的多元网络。
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触碰各行各业的思考方式,让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更加多元,为转型创造基础。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为幸福人生添砖加瓦。
拥有金钱是必要的,但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资源。
身心健康、知识技能、家庭友谊、幸福感等,都是组成百岁人生的关键因素。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因为时光流淌得慢,所以人人都足够耐心。
但自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裹挟着人们匆匆向前,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怎样慢下来感受生活。
人类曾经梦寐以求的长寿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但若要让“长寿”成为人类的幸运,而不是诅咒,我们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活成自己最爱的样子。
作者
听风等雨,热爱读书、写作、育儿、成长,陪伴孩子同时提升自我。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相信积累的力量。
主编
阿医
排版
郑向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