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报发文《让实体店人气重新旺起来》,为实体店打call。人民日报指出: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实体店越来越难做,市场份额也在逐渐被电商吞噬。
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院的了解到,年对于很多实体企业而言,现阶段经营状况依然很难。而这一点,其实也可以从多家上市零售类企业发布的业绩预报中窥测到。据了解,年上市商超企业发展一片惨淡,其中,大多企业处于亏损状况,多则亏损数百亿元,少则几亿元到几千万不等。
财报显示,苏宁易购亏损最为严重,预计亏损高达亿-亿元;永辉超市预计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9.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57.2亿元;人人乐预计净亏损8.3亿-8.8亿元;永旺百货预亏损4.7亿-4.9亿港元;家家悦预亏2.6亿-3亿元。
对于此,有行业专家表示,由于消费者购物需求的转变,消费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零售业态,而相应的整个零售行业竞争也进入到一个高度白热化的状态。如此情形下,涌现更多新门店,同时更多旧门店被淘汰也就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从转型的角度来看,中国零售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大卖场为例,大卖场20年前是什么样,20年后还是什么样,而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更多的喜欢一些新业态、新形势的东西,毕竟求新心理也是一种基本的消费心理。
而实际上,实体店的根本问题来自于:老板总是把实体店当成一种买卖的渠道,没有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服务精神,无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单纯依靠差价赚利润,这种实体店早晚都会被淘汰。
如果只是一种销售渠道,电商显然是更与时俱进的方式:成本更低(没有房租)、足不出户、比价更方便、款式更多样等等。于是,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实体店是被电商打败的。
电商虽然没有房租,但是要有线上运营成本,包括广告、活动、人员、客服、快递等等。现在开一家“网店”的成本已经超过实体店房租了,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比如对于有的淘宝店来说,每引来一位顾客的成本大概在80元上下,但是很多商品的售价都不到80元。
中国的商业正在形成这样一种平衡:电商的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越来越接近“实体店”的房租;而实体店吸引消费者的成本也不断增加,越来越接近“网店”的获客成本;于是双方开始僵持。
年马云一句:“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客观地说,实体零售发展面临经营成本上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但背靠中国消费大市场,实体店仍有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未来。
围绕新需求主动作为、敢于创新的企业,能赢得消费者,也能赢得未来。简言之,实体发展前景无限,只看你愿不愿意“改”,肯不肯“变”了!
新加坡老商场的工业改造
不管你变还是不变,但已经有的人开始变了。比如这个新加坡老商场。
GRiD是一个全新的项目,项目位于新加坡实利基艺术区,是一个以年轻人为目标客群的商业和教育中心。
▲建筑与周边环境摄影:FabianOng
GRiD是对现有建筑进行充满活力改造的一个很好例子,它通过积极的再利用而不是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来延续其在社区中所承担的功能。
▲建筑转角屋顶摄影:FabianOng
通过改造,GRiD在城市街角变身为吸引人的“灯塔”,改造后新增的可租赁餐饮空间创造了更高的租金回报,而“灯塔”也是对当地夜市文化的“呼应”。
▲人们经过天桥前往GRiD摄影:FabianOng
▲街角变身为吸引人的“灯塔”摄影:FabianOng
新引入的“社交楼梯”毗邻周边的SOTA艺术院校,是这个活力新角落的关键部分,是一个与朋友在长椅上放松休憩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观看屏幕上的节目或GRiD的艺术租户提供的现场表演。
▲沿主干道的建筑立面摄影:FabianOng
▲社交楼梯摄影:FabianOng
街角的商铺立面和社交楼梯有效地将乏味的空间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对数字社交友好的“网红”画布,成为内容创作者和尝试新鲜产品体验的消费者的打卡地。
▲夜景照片摄影:FabianOng
通过精心的设计,GRiD从其周边的建筑中脱颖而出。外部的城市能量辐射到内部,以霓虹灯为载体的超大实用主义图形散发出后工业美学。
▲GRiD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摄影:StudioZeros
▲GRiD改造前
▲GRiD改造后摄影:FabianOng
原先位于内部比较隐蔽位置的“餐饮市集”,改造后位于建筑的转角位置,这里原本是没有使用功能的4层中庭空间,这个重要改造提升了建筑物对外和对内的视野可达性。
社交洗手间
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了SPARK将实用空间设计成更积极的社交空间,让人们在购物、学习或工作之余,可在这里会面、聊天和进行拍照创作。
▲概念图:社交走道SPARK
▲概念图:通往洗手间的社交走道SPARK
在这里,公共学习、工作区域、自动售货机、储藏柜等元素被汇集在一起,将原本的实用属性区域转变为社区里具有功能及社交属性的空间。
▲社交洗手间平面图:改造前后SPARK
▲社交洗手台摄影:StudioZeros
社交卫生间定制的后工业风的洗手台和厕所隔间被设计为“照相亭”背景,带有丰富有趣的图形,从而吸引人们在这里拍照打卡。
▲概念图:社交打卡型洗手间SPARK
▲社交打卡型洗手间摄影:FabianOng
▲社交打卡型洗手间摄影:FabianOng
▲社交打卡型洗手间摄影:FabianOng
▲社交打卡型洗手间摄影:FabianOng
将这个旧式购物中心改造提升成一个全新的场所,是对现有校园学习、工作、社交、购物、餐饮功能的延伸,和与当地艺术社区的连接。它是一个标志性的目的地,是一个非传统的本土化的社交、体验和休闲中心。
▲建筑及周边环境摄影:FabianOng
如果把商场看作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产业,那么,商场的体验就相当于是这个行业的旅游,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院认为,这是以产业主题为核心开发的产业旅游体验项目。工业旅游的核心也是体验,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开启了旅游体验模式,通过体验吸引人流,进而带来商业价值。以旅游集聚人气的思维对商场进行改造,在线上线下日趋平衡的今天,通过线上无法提供的丰富体验来战胜网购,不失为一种值得考虑的模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