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几期数字经济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倡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读完前几篇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数字经济是怎么回事儿,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性我大概明白了,但我们公司早就用上了CRM、ERP,早就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各种办公也早就开始借助各种软件了,那我是不是就已经算完成数字化转型了?我还需要再做点什么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另一个问题,数字化到底是什么,和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年的信息化的区别在哪儿?
CRM、ERP、OA等早就很成熟了,不是数字经济时代才有的事儿,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诞生的更早,公司开发个智能网站、启用双微、开发小程序等也早就不新鲜,严格来说,这些都属于信息化的范畴,我们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了我们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信息化手段扮演的是工具的角色。
但数字化是不同的,我们讲完他们的区别,您将意识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自上而下对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造和重构,其价值将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今天是上半部分,我们尝试从三个角度提炼一些信息帮助您区分数字化与传统的信息化。
一、数字化比信息化的内容更丰富
先说结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会涉及到战略、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组织、领导力和技术等众多层面,这远比信息化时代要内容丰富得多。
以上数字化转型的每一项内容,例如数字化战略等都有很多文章讨论,我们不逐一展开解析,说一些要点。
将数字化运用到企业战略,是一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志。无论从哪些维度展开企业战略,有的分成了文化、运营、渠道、流程、产品等几个层次,有的通过目标系统、组织系统、业务系统等领域拆解,背后的本质都一样,就是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经营的根本驱动力从人为转为了数据。
驱动力转为数据,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作为自然个体的各种不利因素,认知的局限,思维方式的差异,情感不确定性等等,而数据驱动,则可在相应规则下,最大程度的保证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数字化的优点将在企业战略中凸显。用数字化改进生产方式,例如智能化数控生产线,产品更加优质。用数字化再造流程,例如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体系,运转更加高效。用数字化整合供销渠道,例如智能供应链,经营更稳更安全也更有弹性。以数字化为导向打造客户体验,例如线上线下多场景的数字化产品体验中心,则市场收获必然更多。
如果这样的讲述仍然比较抽象,那我们举一个相对直观的例子,现代化的电商是怎样的通过数字化来经营的。一家成熟的电商,运营已经非常依赖数据,甚至直接采纳数据智能分析后的结果,大数据将结合实时销量、潮流风向、气候时令、社会动态、节假日促销活动以及电商平台的投放反馈等信息来智能分析和预测销售情况,随即按照提前设定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通过供应链智能订货,全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参与,相应的商品信息、上架流程,定价以及促销等均有供应链提供的模板可以直接调用。对表现过差的品类实施下架等处理,按照预定的运营计划自动按比例进行产品更新。
而数字化导向下的,运营环节触达客户的场景,也是高度依赖数据的。我们可以做个小测试,找几位朋友用不同的手机打开淘宝搜索同一个品类,比如电冰箱,每个手机的搜索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大数据分析下,推荐到的产品定位和定价都会尽可能地符合该客户的个人消费偏好。这样以数字化驱动的运营体系,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成交几率,非常高效。
(第一条是广告,其他几条则是大数据算法的推荐结果,有兴趣可以试试您的搜索结果)
而以上这些经营场景,在信息化时代是无法实现的,早期的电商仅仅是将店铺通过信息化手段搬到了网上,进货、展示、沟通、售卖等仍然非常依赖人工,其效率和体验完全无法与今时今日的数字化电商相竞争。
这是数字化转型的丰富内容带来的全面提升,且仍有无尽的潜力待挖掘和发挥。企业具备数字化思维,就将迈过信息化的局限,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带来质变。
二、数字化比信息化应用的新技术更多
先说结论,相比于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包含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更多领域的新技术。
很显然的,在以上这些新一代ICT技术诞生之前,我们已经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化。但在数字经济时代,因为几乎所有人类社会运转环节都将逐渐地向数字化转型,几乎没顶点,需求带动下更多的新技术被运用,随之更多的应用场景被创建,进而又带动一批新技术发展,技术和应用场景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环路不断互相促进成长。
云计算已经基本替代了本地机房,让更多的企业实现了更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网络应用,也更方便与其他企业或服务进行交互。而云计算的serverless发展趋势,让更多企业不必要选择购买云服务器,而是直接按需采购服务即可,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
举个例子,我们打开阿里云即可发现,云平台已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存储和应用服务,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需要再去做开发,就可以直接找到适合企业的应用,这与传统信息化时代需要从硬件开始自己搭建和开发全套的环境及应用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巨大进步。低门槛和高服务质量也催生了无数的创新型应用场景。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同样作用巨大。一部手机几乎就可以完成生活中需要的全部需求,各个领域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提供千人千面的智能服务,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穿戴设备,也许比你自己更懂你的大数据,代替人类发挥作用的AI等。新技术已经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了哪怕十年前的我们都很难想象到的全新生活方式,并仍将不断高速进化。
这里我们还要说一下区块链,它所代表的分布式计算不仅仅是对目前主流的中心化的网络服务的一种补充。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唯一性、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性已经在诸如数字货币、智能电网、金融交易、版权交易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其去中心化的逻辑内核,在未来或将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我们就以最近火爆的“元宇宙”概念举例,如果不以分布式计算为基础,元宇宙从根本上就无法成立,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也仍将局限在大网游的范畴内无法突变。
三、数字化比信息化连接更多对象,实现了更广泛的互动
数字化实现了人与设备、机器的链接,以及设备之间的连接,同时实现了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企业端的客户互动、生态伙伴平台方各关联方的互动。
在数字经济时代开启之前的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场景是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借助通过键盘、触屏等I/O装置,将信息交付给设备与设备之间形成交流,虽然先进的网络设备和应用让信息交互变得便捷无比,但连接对象的类型限制让信息化时代的网络作用相对有限,无法承载更多价值的传导。设备与设备之间构建的网络,本质上也仍然是二维的。
而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技术的革新尤其是5G和物联网的发展,网络连接进入了立体化发展阶段,接入网络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已经异常丰富,共同构建了人、设备、机器以及其他类型终端彼此之间互相连接和传递信息、传递价值的网络体系。
例如供应链和智慧工厂、智能生产线之间建立了设备、机器与车辆终端的连接,可穿戴设备建立了人与设备、机器之间的连接,智能家居则建立了与手机设备、智能音箱等终端的连接,类似的应用已经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遍地开花。
这与信息化时代的二维网络相比有几个显著的特征变化,首先人不再是信息传递的关键节点,也不再是信息发起和接收的唯一指令发起者,这就使得很多场景脱离了人为限制,我们浅显理解为“自动化”程度更高也没什么问题。其次互联网结合物联网的特性使得网络传递和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富,信息更加丰富,价值依附其上。
丰富广泛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的节点和终端构建的立体化网络,也为价值链条上的各种角色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条件。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商家、商家与生产厂,生产厂与其上下游供销链,社会经济各个环节的不同角色之间拥有了直接沟通的便利条件,共同促进了效率的提升和场景的多样化。
我们潜心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新产业、新场景、新模式、新项目、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的背后,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多维度网络在支撑。智慧工厂智慧农业已经改变了一产二产两个支柱的传统生产方式,三产中数字化转型的比例更高。
回到个人生活,购物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个新场景,直播带货、线上下单社区提货等方式让消费频次快速增长。出行我们有共享单车,有大数据分配流量的网约车服务。餐饮我们有更丰富和标准化的供应链,有更便捷的收集点餐和更高效的出餐服务。工作我们有更丰富更高效的生产力协作工具,实现了居家和现场无异的效果。
以上内容是我们解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同,目前提炼总结了内容、技术、连接沟通等与概念相关的要素问题。我们到企业经营的实际场景中去,讲一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时,数字化转型比起信息化时代丰富了哪些具体内容。
对向数字经济转型感兴趣或者咨询相关开发业务,请订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