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网络广告 >> 网络广告资源 >> 正文 >> 正文

新传院长专访系列同济艺术与传媒学院李麟学

来源:网络广告 时间:2024/12/26

记者手记:

采访完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李院长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洞察。和其他传媒学院院长不同,作为一个建筑规划学家,李麟学深谙如何用最新的技术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学院学生的培养方式上,李麟学倡导“全媒体+大艺术”结合的培养方式,让学生能说、能写、能做,让文科生不能仅仅是动嘴和动笔,还要像理科生擅长做实验一样,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也能紧跟艺术和媒体产业的发展,能够让新技术为我所用。

随着疫情被逐步防控,年中国国传媒产业的经济环境有所回暖,但互联网传媒业正面临更为严格的强监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将会在长期内促进互联网进行变革和转型,后疫情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消费行为的深度变迁将勾勒出新的传媒生态。

数字化、元宇宙成为大势所趋,与之相对应,传统建筑行业、传媒、艺术也迎来了行业新发展机遇。

以此为背景,财联社

鲸平台对话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麟学。同济大学工科禀赋较强,重视把学术成果从书本转化到大地,而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全媒体+大艺术作为总体定位,跨度较大,涵盖行业范围相对广。

在本文中,李麟学围绕艺术与传媒行业迎来的变化与发展,分享了他的所思所想,以及近年学院“产学研”探索成绩。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人大代表

鲸平台:请您结合学院定位,介绍同济艺术传媒学院优势和特色。

李麟学: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全媒体+大艺术作为总体定位。全媒体方面,包括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广告学等主要专业,大艺术包括音乐表演、表演两个专业。

其中,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新闻传播学获评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A-学科(排名12);与设计与创意学院共享的艺术设计QS世界排名12,亚洲第一。学院提出打造培养“能说、能写、能做全能引领型”人才的平台概念。

从大的环境来看,站在科技前沿高度,“四全媒体”概念被提出。我们的新闻传播学正在跟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学院的定位高度顺应和融入国家的战略。

现在文科类专业整体都在大转型。在以往,大部分人对文科人的印象是能说、能写。法国当代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年来上海,当时他邀请我一同组织工作营,他说,哲学家除了能做知识的生产以外,还要走出圈层,有所行动来影响更多的群体。他自己叫“行动者网络”。

这个趋势已经愈发明显。现代社会对于媒体人的要求愈发复合化,以往要求记者采编写,现在要求媒体人会写、会讲、会拍、会集成、会发布,知识、技能高度集成。

从学院本身来看,同济大学工科基底非常强,重视把学术成果从书本转化到大地上来,这点与MIT很像。我们也不是偏传统的新闻传播学院,而是具有自身特征。学院师资构成富有多样性,横跨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设计学、音乐舞蹈学等。学院天然与社会各个行业有多学科交叉。具体而言,以新闻传播学为例,与科学结合,即科学传播,与城市乡村规划建筑结合,就是城乡规划传播,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结合,即智能传播。我们最近还在做艺术疗愈,让艺术与心理、医学进行结合。而学院在音乐表演方面,发挥了大学教育、校园文化、专业培养“三位一体”的独特作用。

学院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趋势,基于自身特点考量,提出了全媒体+大艺术相结合,能说、能写、能做的新文科定位。

鲸平台:随着低碳、数字化、元宇宙等热点概念与相关科技的发展,学院迎来了哪些变化与发展?

李麟学: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技术性的社会,MIT叫“Techno-social”,技术给整个社会的赋能与驱动非常强烈。

学院对低碳、数字化、元宇宙等热门概念与技术保持着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