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还有未来吗?
作者:电商头条林远
寒冬刚至,关于生鲜电商的负面消息就一个接一个的被披露了出来。其实很早之前就有很多人不是很看好这个行业,虽然一度被认为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块蓝海”,可这几年市场验证下来,数据再好也依然逃不过亏损的命运。不是一直流传着那么一句话:生鲜电商,仅1%盈利,九死一生。一些有行业巨头持续供血的玩家还可以暂且维持生存,熬不过资本寒冬的小玩家们就只能黯然退场。
当然,也不是全部都是坏消息,8月11日,叮咚买菜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叮咚买菜该季度总营收为66.34亿元,同比增长42.8%;GMV为71.15亿元,同比增长32.3%;净亏损为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9.37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净利润为万元,年同期净亏损为17.亿元,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在当晚会议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看好前置仓模式,对今年期末实现全面、持续盈利有信心。
这样的豪言壮语,让人不禁想到了年的时候,盒马CEO侯毅曾炮轰前置仓是伪命题,是不可能盈利的。而他否定前置仓的理由有三点,分别是客单价上不去、损耗率下不来、毛利率难保证。在他看来,除非大规模的物流收费,把物流成本收回来,有可能会实现盈利,但就目前来说:很难。
两方的对峙成了生鲜电商圈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今时间转眼来到了年,当初前置仓的明星企业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就在叮咚买菜实现阶段性盈利的同时,“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公布了迟来的年年报。报告显示,每日优鲜过去一年净收入同比增长13.4%至69.52亿元,净亏损达到38.49亿元,成本增加是亏损放大的主要原因。
根据财报数据,财年每日优鲜总营运成本为.12亿,同比暴涨39.08%。根据年报,目前每日优鲜的全职员工仅剩下55人,而去年年底这个数字是人,即减员超过95%。之前,就有消息称每日优鲜通过电话会议当场遣散多名员工。
对于营收增长,其创始人表示,其中一部分因素是疫情影响:“因为疫情的影响,所以在消费者选择购买生鲜的时候,前置仓作为每日优鲜的王牌还是受到消费者青睐的。”但增长的同时,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种“以血换血”的打法最终让它走到两难的境地。根据财报最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每日优鲜资金上确实比较捉襟见肘。
财报显示,截至年、年和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应付账款分别为14.亿元、10.亿元和16.亿元,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则分别为55天、72天和79天,应付账款的金额及周转天数在不断拉大。看来"预言家"侯毅的观点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烧钱换增长的商业模式并不长久。
今年7月便有消息称,每日优鲜大幅裁员,北京总部空无一人,此后每日优鲜又陷入资金链困境。在财报中,每日优鲜表示,公司在今年7月暂时关闭了极速达业务,该业务是每日优鲜的营收主力,极速达零售业务贡献了截至年12月31日年度总净收入的约90%,因此,这些业务战略的重大调整对公司的业务、财务表现、声誉和前景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在该业务关停之后,每日优鲜预计未来营收会出现大幅下降。对于每日优鲜目前的状况,有消息称,公司已经成立了业务重组工作组,创始人徐正也在北京忙于此事。
不得不说,前置仓还是太烧钱了。截至年10月31日,每日优鲜在全国8个城市的座前置仓租赁仍然有效,相关租赁协议的租赁到期日为年11月11日至年12月14日。每日优鲜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终止这些迷你仓库的租赁。如果再找不到钱,这些只能关停了。而早在之前它就已经关停了主打30分钟送达的极速达业务。
作为一个长期且巨额的投资,如果不是营收难以覆盖成本,不会放弃这项能够吸引大量用户的业务。—年,每日优鲜履约费分别为12.亿元、18.亿元、15.亿元人民币。
截至年10月31日,以每日优鲜子公司为被告,由供应商提起的诉讼约起,由员工或前员工提起的劳资纠纷约起,总计金额约8.亿元。
对于被遣散员工的社保公积金欠缴问题,每日优鲜表示,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的子公司已经申请将某些社会保障保险的支付延期至年12月末或年3月,该等申请已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而之前曾和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的山西东辉集团并没有如约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无人货架业务“便利购”也没有卖出一个好价格,转让价甚至低于之前传闻的万“贱卖价”。
除此之外,每日优鲜曾于年从腾讯处购买了总额为万元的广告、云服务和地图服务。截至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仍欠腾讯万元。股东结构方面,青岛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厦门每日优鲜、腾讯、老虎基金持股份额未有变动,元生资本持有股份数量与每日优鲜上市时期相比略有下降,持股比例也由原来的6.6%降至6.4%。
曾经的明星企业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样的境地?
年,资本与互联网巨头涌入生鲜电商赛道,此后迎来黄金发展期,每日优鲜、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相继诞生。诞生之初便深受资本追捧,被当做是新零售的代表,只是随着投入不断增加,大家发现“疯狂烧钱——快速圈地——垄断市场——坐等收费”套路,在这条赛道上不管用了。
虽说从数据上看,生鲜电商有着无限未来,在电商内卷严重的现在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特别挣钱的行业,保质期很短且物流成本较高。
进来的玩家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壁垒,才能立住脚跟。要么从源头入手,在货源上构建起自己的独特优势,通过大量采购提高议价权,要么通过对供应链进行整合,改造区域或者链条某些环节的效率,提高集中的仓储配送能力,降低流通环节和仓储、物流成本。特别是现在家门口社区圈发展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可能会一次两次被新的模式、新的体验、新的口号等等所吸引,很难仅仅因为这些建立起长期的用户粘性,客户群不稳定。
再加上前置仓对于规模化盈利的运营要求非常高。由于前置仓模式没有线下平台引流,获客难度更大,只有加大补力度,引流拉新,获取更多用户,可这又会让营销成本水涨船高。尤其是面临当前这样一个经济下行、消费收缩的社会环境,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而生鲜电商的客单价提升有限,可能还没把对手干掉,自己就已经先死掉了。
事实证明,前置仓的故事并不好讲,要用互联网技术改造这个传统行业,难度极高。回想一年之前,每日优鲜在美国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那时风头正盛,给资本市场一个错觉,即在生鲜电商赛场,前置仓模式是一个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谁也没想到,江湖风云变幻,现如今每日优鲜的股价已长期低于1美元,经过ADS比率调整后才达到纳斯达克合规要求,而股价暴跌、人去楼空、资产变卖......接二连三的坏消息,无一不使挣扎在悬崖边的每日优鲜加速坠落。
不过,即便每日优鲜已陷入无实际经营业务的尴尬局面,但财报中仍然提到了关于公司未来的展望。每日优鲜表示:“未来将进一步调整业务战略,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转型,推动和升级中国社区零售业的数字化,利用我们在食品杂货供应链方面的广泛市场知识和开创性的技术创新,比如我们专有的零售人工智能网络。”为此,每日优鲜还计划调整业务流程和模式,建立新部门。
同样在自救的还有盒马的社区自提业务盒马邻里。今年已关闭杭州和南京两个市场。此前,盒马邻里还撤出了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四个城市。
比起前几年,现有的生鲜电商玩家都开始转向盈利为主,规模为辅。叮咚买菜年初就透露出要向市场和增长方面做出妥协。另一边它也在向预制菜发力,9月底叮咚买菜宣布,与左庭右院、望蓉城、精悦蓉、老诚一锅等品牌合作研发预制菜产品。数据显示,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为亿元,年有望达到亿元。
未来随着疫情常态化,或许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对生鲜电商玩家来说,眼下只有苦苦坚持。以前的打法注定走不通,只有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才可挺过资本寒冬,正如,褚时健说过的一句话:做农业,就要拿出百年的心态和耐心来做。
熬过去,或许就能活下来。
只要活下来,就还有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