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周末,不知道同学们学习进度怎么样了?最近有童鞋和猫哥团队反映,总能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传播类型,像科学传播、政治传播、公共传播、软传播、跨屏传播......这些词总是看着很熟悉,但真的要让自己来写个名词解释,就直接原地阵亡。
每当这个时候,本来没什么信心的你,心里总会一阵哇凉哇凉的,今年我是不是没戏了,这些名词我也没在参考书上看到呀。
其实,这真的不怪大家学得不扎实,而是实在是时代发展太快,学界提出的一些新的概念总得与时俱进不,于是乎就出现了大家一脸懵逼的情况,每看到这些词总想问一句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不过没关系,对于这类名词,大家可以单独进行总结,遇到那些生僻名词,统一整合在一起,防止自己看过就忘,在考前集中过一遍就行,不要把太多精力聚焦在这里,你还有更多要学的东西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查漏补缺,猫哥团队特意为大家整理了近30个传播类型名词,以下:
01
元传播
元传播,即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则的约定。美国社会科学家贝特森于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中提出了“元传播”概念,用以指称人际互动中“关于传播的传播”现象,也即“所有被交换的涉及编码及传播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线索和命题。
贝特森认为任何一种传播活动,同时都在传递着由三个元素构成的信息组合:感官刺激的符号,该符号的指代和区别性指代,以及传受双方围绕该符号产生互动行为的规则。
元传播本质上是关系传播传播的内容不起决定作用,更有意义的是传授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元传播具有功能性导向意义,具有描述、解释人的自我、人际关系以及人类群体生活等的独特视角。它是“传播的传播”,界定基本的原则和关系,对传播观念具有本质影响。
02
人际传播
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人际传播的动机: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其次为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03
人内传播
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人内传播的的特点: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信息处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他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对象也是外部环境)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间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其他类型的传播,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人内传播的性质合结果,也必然对其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5)人内传播不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还具有明确的互动机制。是在个人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主导下的传播活动。
04
政治传播
政治传播指政治传播者运用各种媒介或符号,通过适当手段方式或策略传播政治信息,以影响受众态度和行为,推动政治按照政治传播者意志、方向和目的运行的一种活动。政治传播是特定政治共同体中政治信息扩散和被接受的过程,其具有阶级性、劝服性、辐射性等特征。政治传播是传统社会早已有之的政治现象,也是现代社会最为突显的政治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讲,政治传播是政治系统的有机构成,是现代政治系统运行的重要要素。因此,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言之,政治传播不仅是国家治理结构现代化的应然内涵,更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05
视听传播
视听传播泛指通过声像的现代技术,使文章作品得以与广大听众观众见面的综合传播渠道。视听者由此获得比阅读更形象更直接的效果
全球视听传播的格局和文化由电影和电视两种大众媒介的普及所奠定,并在互联网视听传播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渗透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诉诸感官,背靠大资本以及依托于全球通讯网络等优势,一国视听媒体的传播实力及视听内容一直被视为该国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的出现给视听传播增加了多种表现形式,极大改变了视听信息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新媒介语境下,视听传播形成了多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并打开了一种新的媒介场景。视听传播因其自身的直观性,吸引每一个个体参与到社会交往中来,再次回到同原始部落人相似的不可分割的集体意识世界,人们之间既能够同步行动,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个性和自由空间。视听传播可以在同步与自由、实体与虚拟两个空间中实现“解码共通性”,更容易达成传播的“共情”与“共识”。
数字时代的视听传播,其核心的面向是一种高维概念的建构,兼具开放、激活、整合、服务等多重价值属性,这也是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视听媒介更偏重媒介功能框架的传播实践所无法覆盖之处:因而从内涵层面看,今天的视听传播正在经历从作为传播手段到作为社会机制的深刻变化,以更多样的组织形态适配更多元的社会需求,在体现灵活度和精准性的触达中促进社会整合。
06
跨屏传播
“跨屏”传播指的是同一用户在不同屏幕之间“流动”,即用户在不同屏幕上完成观看、浏览、搜索、社交等行为。
传统的媒体结构与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的改变是跨屏互动传播热潮兴起的要素之一,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来的网络在线视频、移动视频、楼宇电视、直播电视、数字电视等屏幕形态之间,媒体传播可以进行连接与交互,媒体内容可以资源共享。
跨屏传播具有的显著特点:
一是主动性,受众可以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取自身感兴趣的内容;
二是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例如扫一扫,摇一摇等方式直接参与,加深与节目的关联;
三是社交性,弹幕、微博话题等为用户讨论节目提供了平台,“大屏幕观看+小屏幕互动”让用户在社交中强化对节目内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88.html